五看,廠家態(tài)度。當7.5萬元導入型沒有空調和卡帶、收音機遭到人們的非議時,廠家竟有人站出來說是為了考慮到年輕人DIY的需要。如果真是那樣為什么一開始不做這個“個性化”設計的宣傳呢?而非要等人家議論了、反感了再來說明呢?再一個,如果真是為了考慮到年輕人DIY的需要,那么一開始先裝上那些設備,我們要換了,到你專業(yè)的維修點里面拆下來原價退給廠家回收好了,難道不行嗎?其實那些東西也不值幾個錢。
再看看,高爾舒適型9.83元,雖然配置比較全面,但和十萬元的家轎比,賽歐、千里馬、派里奧哪一個車都不會比他差,于是人們自然是要去比車的門數(shù)了。不是說,性價比高嗎?不是說,產(chǎn)銷創(chuàng)世界紀錄嗎?不是說定位年輕人的車嗎?于是一連串的疑問就來了。
但不可否認,國外的汽車市場細分遠遠細于國內,這也是由于國外人均汽車占有率遠遠高于國內的緣故,部分國家的家庭第二輛車的普及率都遠遠比國內的人均汽車普及率高。國人很大一部分觀念的落后也是在所難免的?傊趪鴥认喈斠徊糠謺r間內,花最少的錢買最大的車的想法仍然是會長期存在的。但我想,這不應該是哪家汽車廠拿來指責消費者的理由。而怎樣引導消費者的觀念步入自己設置的軌道上來與國際接軌才是所有汽車廠家需要正視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覺得,高爾的滯銷是市場的正確反應,是有各種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像部分輿論說的那樣,兩門車的水土不服,觀念跟不上。假設一下如果7.5萬元的高爾是現(xiàn)在9.83元高爾的高配置,那他還會水土不服嗎?
本文僅在提供更多資訊供讀者參考,并不代表本網(wǎng)站觀點
[上一頁]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