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美食:津津有“味”
一座古城,大體有很多富有歷史而且值得體味的東西;而大凡有著一定底蘊的城市,文化也往往會浮現(xiàn)于一些精美的瑣碎之處——就像一件古董總要有非凡的紋飾和細(xì)節(jié)。飲食就是古城的一處細(xì)節(jié),平遙古城當(dāng)然也不例外。
一日游的過客多是在明清街滿耳的“平遙牛肉”的叫賣聲中匆匆離去,帶著幾絲的抱怨;如果你有兩天或者更多的時間,在去過票號、鏢局、當(dāng)鋪等收費的景點之后,多花點時間在古城的老街老巷中走走,你會發(fā)現(xiàn)平遙果真就像是古裝戲的天然背景,樸拙沉郁,布置著青磚院落,木頭窗欞,大紅燈籠和花花綠綠的酒幌招牌,這時,除了感受它古老而不平凡的一面,你也有機會邂逅更多的美食。
“長升源”黃酒 和老城一樣的醇厚
“長升源”是我特地去尋訪的一個老字號,就在明清街市樓腳下。這是一家貨真價實的百年老店。半人高的柜臺,古酒壇,古木椅和茶幾,年長的老板笑呵呵的,此情此景,我一句“掌柜的”幾乎脫口而出。老板不善言辭,只是給我端上一小杯黃酒,重復(fù)著一句話:“嘗嘗,自家做的。”
酒呈深黃褐色。舉杯輕抿一口緩緩入喉。有點發(fā)粘,氣味不沖,略甜,醇厚的味道一如這座老城。老板告訴我,這酒純粹是用黃黏米和酒曲制作,純天然。當(dāng)年慈禧太后離京西逃途中經(jīng)過平遙,品嘗了這里黃酒和點心,大加贊賞,當(dāng)場賜一“長”字,明代創(chuàng)立的“聚生源”遂改名為“長升源”。歷經(jīng)三百多年的歲月風(fēng)塵洗禮,黃酒越沉越醇厚。
“長升源”是前店后坊。跟老人聊聊天,說自己想把看見的都寫下來,老板便熱情地帶我到后面的作坊參觀。只見一間屋子里滿是裝酒的大酒壇,半人多高,酒壇上貼著紅紙黑字的“酒”字,似乎隱隱能滲出酒味來。對面那間屋子,釀好的酒從木質(zhì)器具里流出來,滴答滴答經(jīng)過濾布流進(jìn)下面的壇子。就在要離開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前面的架子上貼著一張紅紙金字的“川流不息”。好一個川流不息!
帶我參觀發(fā)酵房的是另外一位身著藍(lán)大褂的老師傅,眼鏡片厚的像酒瓶子底兒,對待這里的每一樣?xùn)|西卻細(xì)心地像是對自己的孩子。掀開發(fā)酵室厚厚的棉簾子,人還沒全走進(jìn)去,就被一股暖烘烘的發(fā)酵時特有的酒香所包圍。老師傅掀開一個壇子給我看的畫面定格在我的鏡頭里。告別老字號之后,這暖暖的酒香氣息,仍一直伴隨著我尋訪老城的腳步。
一得客棧 古雅的小餐廳
“這無疑是平遙古城內(nèi)最美麗古樸的四合院式飯店。這里原來是票號世家侯王賓及其子侯殿元舊居,改為客棧時,那些木結(jié)構(gòu)建筑很幸運地保留了歲月留下的斑駁退色的模樣,再加上宅子的位置遠(yuǎn)離鬧市的浮躁繁華,整個客棧看起來寧靜脫俗,散發(fā)著恍若隔世的氣息!薄(dāng)我第一次在自助游手冊上看到“一得客棧”的介紹,我知道,就是它了。
侯家的宅院分為上院、下院、書房院、車馬院、祠堂和花園六個宅院,我住在書房院的正房,一側(cè)的廂房就是客棧的小餐廳。餐廳的方桌、長條凳、燈碗都十分古雅,輕柔的古箏樂曲在空中回蕩,角落里有臺可以上網(wǎng)的電腦。中英雙語的菜單上既有特色的平遙小吃,也有許多適合外國人口味的西式小點。
入鄉(xiāng)隨俗。這里的很多面食在太原已經(jīng)嘗過,特別需要體驗的除了牛肉,還有一種特色小吃“碗托”。碗托在清光緒年間由城南堡廚師董宣首創(chuàng),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可謂是平遙面食中的精品。做法是先用白面(或蕎麥面)、溫鹽水、菜油等調(diào)和成糊狀,然后盛入五寸小碟內(nèi)上籠蒸熟,晾涼后即成。吃時既可涼拌又可熱炒,一般夏天多以涼拌為主,將碗托切成小條,佐以醋、蒜泥、芝麻、香油等。熱炒則是以山藥絲等小菜放入鍋中與碗托同炒,熟后香氣撲鼻。味道都很不錯,而且沒想到,這又是“老佛爺”的推薦!
一得客棧和它的小餐廳都讓我十分迷戀,每天傍晚走在回客棧的路上,想到那個美麗的小庭院和古雅的小餐廳,心和腳步都一起輕快起來。在平遙住了四天時間一定與此有關(guān),而且由于在街上沒有邂逅中意的吃處,一日三餐竟然都是在這里解決。對于每次旅行不惜專門安排時間找尋美食的我來說,也是僅有的一次。
淡季,也不是周末,遠(yuǎn)離喧囂的明清街,剛好可以在這原汁原味的古樸里享受一份難得的寧靜脫俗。晚飯后,把方桌搬到小院里,和住在另外一側(cè)廂房的三個荷蘭女人聊天,喝茶的我喝咖啡的她們,古宅里亮起的紅燈籠,一時間竟有時空交錯之感。
要走的那一天起的特別早。這是一個普通的早晨。薄薄的晨霧里,賣早點的小販,逆光而來的吱吱呀呀的驢車,店鋪一點點地展開門面,和煦的陽光照在厚重的城墻上。老城又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果然是古裝戲的天然布景。
平遙牛肉 躲都躲不過
據(jù)說慈禧太后途經(jīng)這里時除了品嘗“長升源”黃酒,也沒忘了享用平遙牛肉,評價是“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食后譽為皇宮貢品。讓我堅定了要吃平遙牛肉的還不是這個——畢竟外逃途中的老佛爺受條件所限要求難免下降。當(dāng)我還在太原,接到一個廣州的資深級旅友加老饕打來的電話,聽說我要去平遙,除了叮囑我一定要去城外的雙林寺和鎮(zhèn)國寺,還有就是千萬別忘了吃平遙牛肉。太好吃了!他說。
平遙牛肉到底有什么特別?從外觀看,色澤紅潤,肉絲紋絡(luò)清晰可見,十分誘人;吃起來也不含糊:肉質(zhì)鮮嫩,濃香撲鼻,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咀嚼不費齒力。更有趣的是,剛出鍋的牛肉,刀不切味不出,而只要用刀一拉,頓時濃郁的肉香便撲鼻而來,令人口舌生津,唾涎欲滴。平遙牛肉除了“殺、腌、煮”的工序都十分講究和特別,原材料亦是與眾不同:一般加工醬牛肉不愿用老牛,而平遙醬牛肉卻是牛越老,做出來的醬牛肉越香,保存的時間越長。
“平遙牛肉太谷餅,……要問哪里最有名,數(shù)來數(shù)去數(shù)俺平遙城”,多年前郭蘭英就已在山西民歌中《夸土產(chǎn)》,更是讓平遙牛肉聲名遠(yuǎn)揚。和“長生源”黃酒鋪需要專門尋找不同,只要你來到平遙,就幾乎躲不過平遙牛肉的影子。商業(yè)街的紅燈籠都是“冠云”兩個大字,不知是不是冠云牛肉買了平遙燈籠的冠名權(quán),招招展展好不熱鬧。不僅如此,商業(yè)街上一個挨著一個的賣牛肉的店鋪,都打著“冠云牛肉”的牌子,看起來都像“專賣店”。這反而讓我迷惑:到底哪些才是“原廠出品”?來之前沒有就這個預(yù)料外的問題做好功課,加之店鋪外叫賣的人總是想拉你進(jìn)去,讓我在心理上產(chǎn)生退縮,牛肉又不可不嘗,于是我決定回我住的一得客棧,去那個讓我鐘情的小餐廳。
一日游的過客多是在明清街滿耳的“平遙牛肉”的叫賣聲中匆匆離去,帶著幾絲的抱怨;如果你有兩天或者更多的時間,在去過票號、鏢局、當(dāng)鋪等收費的景點之后,多花點時間在古城的老街老巷中走走,你會發(fā)現(xiàn)平遙果真就像是古裝戲的天然背景,樸拙沉郁,布置著青磚院落,木頭窗欞,大紅燈籠和花花綠綠的酒幌招牌,這時,除了感受它古老而不平凡的一面,你也有機會邂逅更多的美食。
“長升源”黃酒 和老城一樣的醇厚
“長升源”是我特地去尋訪的一個老字號,就在明清街市樓腳下。這是一家貨真價實的百年老店。半人高的柜臺,古酒壇,古木椅和茶幾,年長的老板笑呵呵的,此情此景,我一句“掌柜的”幾乎脫口而出。老板不善言辭,只是給我端上一小杯黃酒,重復(fù)著一句話:“嘗嘗,自家做的。”
酒呈深黃褐色。舉杯輕抿一口緩緩入喉。有點發(fā)粘,氣味不沖,略甜,醇厚的味道一如這座老城。老板告訴我,這酒純粹是用黃黏米和酒曲制作,純天然。當(dāng)年慈禧太后離京西逃途中經(jīng)過平遙,品嘗了這里黃酒和點心,大加贊賞,當(dāng)場賜一“長”字,明代創(chuàng)立的“聚生源”遂改名為“長升源”。歷經(jīng)三百多年的歲月風(fēng)塵洗禮,黃酒越沉越醇厚。
“長升源”是前店后坊。跟老人聊聊天,說自己想把看見的都寫下來,老板便熱情地帶我到后面的作坊參觀。只見一間屋子里滿是裝酒的大酒壇,半人多高,酒壇上貼著紅紙黑字的“酒”字,似乎隱隱能滲出酒味來。對面那間屋子,釀好的酒從木質(zhì)器具里流出來,滴答滴答經(jīng)過濾布流進(jìn)下面的壇子。就在要離開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前面的架子上貼著一張紅紙金字的“川流不息”。好一個川流不息!
帶我參觀發(fā)酵房的是另外一位身著藍(lán)大褂的老師傅,眼鏡片厚的像酒瓶子底兒,對待這里的每一樣?xùn)|西卻細(xì)心地像是對自己的孩子。掀開發(fā)酵室厚厚的棉簾子,人還沒全走進(jìn)去,就被一股暖烘烘的發(fā)酵時特有的酒香所包圍。老師傅掀開一個壇子給我看的畫面定格在我的鏡頭里。告別老字號之后,這暖暖的酒香氣息,仍一直伴隨著我尋訪老城的腳步。
一得客棧 古雅的小餐廳
“這無疑是平遙古城內(nèi)最美麗古樸的四合院式飯店。這里原來是票號世家侯王賓及其子侯殿元舊居,改為客棧時,那些木結(jié)構(gòu)建筑很幸運地保留了歲月留下的斑駁退色的模樣,再加上宅子的位置遠(yuǎn)離鬧市的浮躁繁華,整個客棧看起來寧靜脫俗,散發(fā)著恍若隔世的氣息!薄(dāng)我第一次在自助游手冊上看到“一得客棧”的介紹,我知道,就是它了。
侯家的宅院分為上院、下院、書房院、車馬院、祠堂和花園六個宅院,我住在書房院的正房,一側(cè)的廂房就是客棧的小餐廳。餐廳的方桌、長條凳、燈碗都十分古雅,輕柔的古箏樂曲在空中回蕩,角落里有臺可以上網(wǎng)的電腦。中英雙語的菜單上既有特色的平遙小吃,也有許多適合外國人口味的西式小點。
入鄉(xiāng)隨俗。這里的很多面食在太原已經(jīng)嘗過,特別需要體驗的除了牛肉,還有一種特色小吃“碗托”。碗托在清光緒年間由城南堡廚師董宣首創(chuàng),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可謂是平遙面食中的精品。做法是先用白面(或蕎麥面)、溫鹽水、菜油等調(diào)和成糊狀,然后盛入五寸小碟內(nèi)上籠蒸熟,晾涼后即成。吃時既可涼拌又可熱炒,一般夏天多以涼拌為主,將碗托切成小條,佐以醋、蒜泥、芝麻、香油等。熱炒則是以山藥絲等小菜放入鍋中與碗托同炒,熟后香氣撲鼻。味道都很不錯,而且沒想到,這又是“老佛爺”的推薦!
一得客棧和它的小餐廳都讓我十分迷戀,每天傍晚走在回客棧的路上,想到那個美麗的小庭院和古雅的小餐廳,心和腳步都一起輕快起來。在平遙住了四天時間一定與此有關(guān),而且由于在街上沒有邂逅中意的吃處,一日三餐竟然都是在這里解決。對于每次旅行不惜專門安排時間找尋美食的我來說,也是僅有的一次。
淡季,也不是周末,遠(yuǎn)離喧囂的明清街,剛好可以在這原汁原味的古樸里享受一份難得的寧靜脫俗。晚飯后,把方桌搬到小院里,和住在另外一側(cè)廂房的三個荷蘭女人聊天,喝茶的我喝咖啡的她們,古宅里亮起的紅燈籠,一時間竟有時空交錯之感。
要走的那一天起的特別早。這是一個普通的早晨。薄薄的晨霧里,賣早點的小販,逆光而來的吱吱呀呀的驢車,店鋪一點點地展開門面,和煦的陽光照在厚重的城墻上。老城又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果然是古裝戲的天然布景。
平遙牛肉 躲都躲不過
據(jù)說慈禧太后途經(jīng)這里時除了品嘗“長升源”黃酒,也沒忘了享用平遙牛肉,評價是“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食后譽為皇宮貢品。讓我堅定了要吃平遙牛肉的還不是這個——畢竟外逃途中的老佛爺受條件所限要求難免下降。當(dāng)我還在太原,接到一個廣州的資深級旅友加老饕打來的電話,聽說我要去平遙,除了叮囑我一定要去城外的雙林寺和鎮(zhèn)國寺,還有就是千萬別忘了吃平遙牛肉。太好吃了!他說。
平遙牛肉到底有什么特別?從外觀看,色澤紅潤,肉絲紋絡(luò)清晰可見,十分誘人;吃起來也不含糊:肉質(zhì)鮮嫩,濃香撲鼻,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咀嚼不費齒力。更有趣的是,剛出鍋的牛肉,刀不切味不出,而只要用刀一拉,頓時濃郁的肉香便撲鼻而來,令人口舌生津,唾涎欲滴。平遙牛肉除了“殺、腌、煮”的工序都十分講究和特別,原材料亦是與眾不同:一般加工醬牛肉不愿用老牛,而平遙醬牛肉卻是牛越老,做出來的醬牛肉越香,保存的時間越長。
“平遙牛肉太谷餅,……要問哪里最有名,數(shù)來數(shù)去數(shù)俺平遙城”,多年前郭蘭英就已在山西民歌中《夸土產(chǎn)》,更是讓平遙牛肉聲名遠(yuǎn)揚。和“長生源”黃酒鋪需要專門尋找不同,只要你來到平遙,就幾乎躲不過平遙牛肉的影子。商業(yè)街的紅燈籠都是“冠云”兩個大字,不知是不是冠云牛肉買了平遙燈籠的冠名權(quán),招招展展好不熱鬧。不僅如此,商業(yè)街上一個挨著一個的賣牛肉的店鋪,都打著“冠云牛肉”的牌子,看起來都像“專賣店”。這反而讓我迷惑:到底哪些才是“原廠出品”?來之前沒有就這個預(yù)料外的問題做好功課,加之店鋪外叫賣的人總是想拉你進(jìn)去,讓我在心理上產(chǎn)生退縮,牛肉又不可不嘗,于是我決定回我住的一得客棧,去那個讓我鐘情的小餐廳。
合作新聞推薦
熱門搜索
論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