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君不老 看捷達如何越活越年輕
【太平洋汽車網(wǎng) 文化頻道】如果閣下是2000年前出生的人士,那么這篇文章里面出現(xiàn)的車,您很有可能體驗過一輛。沒錯,這就是每天身邊疾馳而過的捷達。這個承載著太多中國汽車史的名字,自1991年12月4日走下生產線以來,就在神州大地各個角落勤勞地奔跑著。在那個選擇不多的年代,捷達和桑塔納、富康,共同組成經(jīng)典的“老三樣“。時至今天,從出租車到駕校車,仍然能看到捷達的身影。在海外市場,有著近四十年歷史的捷達亦占有顯眼席位,我們熟悉的寶來和速騰,其實也跟海外版脫離不了關系。本文將以海外捷達歷史為基點,介紹同時期國內捷達、寶來、速騰的發(fā)展情況,看看海內外的捷達家族是如何不斷煥發(fā)生命力的。為方便您閱讀,文中的海外捷達一律稱為Jetta,國內版稱為捷達。
時間回到1979年,在第二次石油危機和西歐經(jīng)濟衰退的陰影下,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步伐雖然艱難,但在這一年的法蘭克福車展,奔馳依然祭出經(jīng)典的S級(W126),藍旗亞也推出了日后馳騁拉力賽場的Delta;而大眾則接地氣推出居家買菜車Jetta。誰會料到,這輛默默無聞的“三廂高爾夫”,日后將會變成中國車壇神話。
稱呼Jetta為“三廂高爾夫”并非毫無根據(jù):雖然當年初代高爾夫在歐洲取下佳績,但全球特市場別是北美洲,仍有許多消費者更青睞三廂車,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大眾急需一款三廂轎車作為搖錢樹,此時優(yōu)秀的高爾夫便順理成章地拿來改造了。即使有了銷量明星的珠玉在前,大眾也不敢怠慢,請來設計過高爾夫的喬治亞羅操刀,使得車身線條流暢協(xié)調。而Jetta這個名字,則來自太平洋季風“jet stream”,這是當年大眾常見的命名方式——如帕薩特(Passat)就是來自大西洋季風。
初代Jetta和高爾夫的懸掛一樣 軸距同為2400mm,Jetta增加了380mm,后備廂容量增至630升,實用性更強。
Jetta雖然脫胎于高爾夫,但大眾有意讓兩者區(qū)分開來,不單外形重新設計,內飾也比當時的高爾夫更加精致高級。
從這份1980年美規(guī)Jetta的購車手冊可以看到,當時提供6種車身顏色和三種內飾材質,給予消費者一些個性化選擇。
相信各位眼尖的讀者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為什么有些Jetta是四眼大燈,有些是一體大燈?這源于當時美國的聯(lián)邦機動車安全標準第108條,規(guī)定所有車必須是兩個7.5 x 5.6英寸的矩形燈或四個6.5 x 3.9英寸的矩形燈,使得當時所有美規(guī)歐洲車只能忍辱負重地破壞原有的造型,裝上四眼大燈。這項法規(guī)直到1984年在福特的推動下才得以廢除。
初代Jetta提供了1.1L,1.3L,1.5L,1.6L和1.8L汽油發(fā)動機以及兩款1.6L柴油發(fā)動機,搭配四速和五速手動變速箱,和三速自動變速箱可供選擇。當時更在北美市場推出了Jetta GTI和GLI,搭載了1.8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最大馬力90匹,峰值扭矩為135牛·米,成為Jetta系列最高性能型號。
為國人熟知的第二代Jetta于1984年亮相,這時距離它來到中國還有很長一段時日?;诙郀柗蚱脚_的Jetta MK2,比初代增長了100mm,軸距增加了70mm,寬度增加了53mm。其造型變化最顯著的就是平面長方形頭燈,奠定了往后兩代的設計靈感。
1987年,大眾推出Jetta推出GLI,作為北美Jetta的標志性型號,16氣閥發(fā)動機代替原來的8氣閥發(fā)動機,并擁有140匹馬力,懸掛高度降低了10mm,呆頭呆腦的外型也常使人們低估其了強勁的性能。
在海外第二代Jetta即將結束生產歷程之際,它來到了中國。1992年1月21日,一汽-大眾開始進行首次捷達轎車國產化件試驗。6月25日捷達首次亮相第二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7月1日第一輛SKD組裝的捷達轎車下線。從此捷達在中國大地的歷程拉開序幕,無論從家庭轎車還是滿大街跑的出租車,都離不開捷達的身影——它已經(jīng)成為華夏大地最為人熟知的車型之一。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