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道中賦水車表達的情感和哲理
無錫道中賦水車表達的情感和哲理為:這首詩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自然美景的欣賞,表達了對景物的熱情折服,對清澈水流的贊美,對自然的歡快和寧靜的深刻體會。
《無錫道中賦水車》原文:翻翻聯(lián)聯(lián)銜尾鴉,犖犖確確蛻骨蛇。分疇翠浪走云陣,刺水綠針插稻芽。洞庭五月欲飛沙,鼉鳴窟中如打衙。天工不見老翁泣,喚取阿香推雷車。
頷聯(lián)寫水車的功用,車水入田、稻秧青翠碧綠,惹人喜愛。頸聯(lián)寫天旱,“欲飛沙”及“鼉鳴窟中”的傳說,形象揭示出天旱的極其嚴重。尾聯(lián)寫農民的抗旱,進一步歌頌水車,天旱盼雨,但“天工”不見,下雨無望,因之老翁悲“泣”,靠天不能,只好自救,于是呼喚子女推水車抗旱。
“阿香”本神話中的女神,此用來指車水的農民,“雷車”是天神布云下雨的工具,這里用來指水車,進一步把水車的功用強調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嘉祐二年(1057)進士。曾上書力陳王安石新法之弊,調任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因“烏臺詩案”下獄,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哲宗時,舊黨執(zhí)政,召為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惠州、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還,次年卒于常州。謚“文忠”。
蘇軾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喜獎勵后進,與父蘇詢、弟蘇轍合稱“三蘇”,同為“唐宋八大家”。他在詩、文、詞及書畫等方面成就卓越。他的作品視野廣闊,風格豪邁,個性鮮明,妙趣橫生。
其散文縱橫恣肆,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北宋大家;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開宋朝一代詩風;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其書法為“宋代四大家”之一,世稱“蘇體”;其繪畫尤其是竹木畫亦具特色。
他一生關心民生疾苦,詩詞中有不少反映農村生活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