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藍色的奔馳SLK 350輕快地沖出地下停車場,匯入交通高峰的車流。在一個十字路口,我只是踩下了油門踏板的三分之一,這家伙就開始變得不安分起來,儀表板上的報警燈開始閃爍,提醒我不必再做徒勞的舉動,因為ESP已經(jīng)收回了我對動力系統(tǒng)的控制權。我不會在這時打開車頂,一場暴雨即刻襲來。
雨點沉重地敲打著車窗,視線也變得模糊起來。收音機里,主持人正用盡可能平和的語氣播報越來越多的擁堵路況。設想一下,你正開著一輛超過300馬力的雙座跑車,它有漂亮的AMG輕質合金輪轂(盡管它和AMG沒有太多關系),高性能的低扁平比輪胎,不過你卻沒有機會去體會它的真正實力。這個倒霉的家伙正堵在路上,而眼下,關于性能的話題都可以放在一邊,除非施加魔法,在交通狀況即將崩潰的邊緣,誰都無計可施。
早在一年以前,我曾經(jīng)接觸過SLK車型的入門版本,在上賽道附近的公路上,雖然催動全力,但SLK 200K依舊無法追近不遠處的Carrera和黃色的科爾維特C6;蛟S這輛SLK350也不會占到太多便宜,但與Boxster一較高下應該沒有任何問題。我們本想邀請Boxster一起來參加這次對比,不過空間上存在的問題讓我們放棄了這個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如果你很熟悉其它奔馳車型,對于這輛SLK 350也就更加容易上手,這一點當然是說它的操作界面。Command系統(tǒng)就像不同版本的Windows XP操作系統(tǒng)一樣,雖然不是最新的版本,但換一套不同的鍵盤它同樣能出色地運行。SLK的內飾鋪陳卻有些過于簡單了,給人的感覺更像是B Class和R Class,在用料方面,它還沒有表現(xiàn)出奔馳應有的水準,大面積使用的塑料部件看上去并不怎么高檔。不過它的座椅非常舒適,它不會給你S Class的感覺,但包裹和支撐都非常出色,開著它跑上一整天都不會覺得太累。
這一代的R171車型要比上一代的R170更容易讓人動心,它看上去就像一個淑女,修長的鼻錐是來自F1賽車的設計,那些漂亮的線條讓人過目不忘。有人叫它“兔唇美人”,這多少有些戲弄的成分,也算不上一個好名字。而R170更像是一個老婦人,即便放在它剛剛出世的時候,我也只承認它是輛好車,但未必算得上漂亮。在2007年底的時候,R171推出了小改款車型,它沒有對原有的設計大動干戈,只是針對一些細節(jié)做了些調整。
按照奔馳的計劃,下一代SLK也許會在明年年底亮相,我不確定它會變成什么樣,可能就像你今天看到的C或者E Class一樣采用更加犀利的線條。交通狀況在入夜時分才得以恢復,SLK開始舒展它的筋骨。寬大的后輪卷起一團水霧,眼前的景物轉眼就變成了后視鏡中模糊的影子?紤]舒適性和實用性的買家一定會對SLK大失所望,可能你會覺得它的運動型懸架硬得一塌糊涂,作為一輛Roadster,它并不提供后排座椅,行李廂為了容納可折疊硬頂也小得可憐,最小208升的容積只能勉強放下兩個背包。這并非奔馳的過錯,誰讓它是一輛Roadster呢?同級別的車型大都如此,除非采用軟質的帆布車頂。但事實已經(jīng)證明,那種最擅長制造浪漫氛圍的結構正在被折疊硬頂所取代。
第二天,這輛SLK 350依然是我暫時的座駕。稍后,它的位置會被最新登場的寶馬Z4所取代。趁著天氣晴好,我把它的硬頂收進了行李廂。如果只是心平氣和地駕駛,外界環(huán)境的噪音會完全壓制住M272 E35發(fā)動機,但只需稍微施力,這一形勢就會完全改變,和它在S350上的表現(xiàn)判若兩人。幾十公里之后,路面溫度化作灼熱的氣流涌入車內,這大概是北京不太適合開敞篷車的一個主要原因。要是在冬季,SLK特有的頭頸暖氣系統(tǒng)足以應對一般的低溫環(huán)境,這是一個在特定條件下值得炫耀的配置,至少它的另外兩個對手并不具備這樣的功能。
Z4同樣有修長的車鼻,車頭部分的設計總讓人聯(lián)想起兇悍的鯊魚。比起上一代E85車型的拘束,新車型E89使用了更加夸張的線條勾勒出犀利的邊緣,各種圓角以及復雜的曲面所構成的車身更注重比例的分配,看上去也更有力量感。相比SLK的舉止,Z4顯得精力旺盛并且極具攻擊性?陀^地說,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樣的設計,一些人會覺得新Z4過于張揚。
這輛車雖然不是我們最想要的白色,但藍色同樣是能夠代表Z4個性的一個顏色。從SLK的駕駛艙轉移到Z4的駕駛艙,你會有一些驚訝。因為Z4看上去比SLK更像一輛奔馳,這當然是說前者的用料鋪陳,大面積使用的NAPPA真皮、實木以及被渲染得有些神化了的alcantara面料,鋁材裝飾則顯得很有節(jié)制并且恰到好處。即便對淺色內飾并不買賬,但新Z4所采用的黑白色調組合還是讓人覺得耳目一新。也許它日后不那么容易打理,隨便有點兒什么都會在白色皮革上留下痕跡。除了空調系統(tǒng)的操作開關之外,其它功能鍵也都和別的寶馬車型大同小異。
按照坊間流傳的一種說法,新一代的Z4車型將不會推出高性能的M版本,這也意味著眼前的Z4 sDrive 35i將成為它的終極版本。因此,它完全有理由承擔起更多的期待。我想仔細體會這輛寶馬的美妙之處,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并不急于催動它拼命向前。或許是SLK太在乎排氣系統(tǒng)的表現(xiàn),當你鉆進封閉著的Z4的時候,你會覺得寶馬過于安靜。一切都在Normal狀態(tài)下,它的轉向甚至比7系轎車表現(xiàn)得還要輕柔。寶馬的意圖非常明確,不但要讓Z4成為富有駕駛樂趣的速度機器,同時還要讓它變得更加易于日常駕駛,這樣一款Roadster才更有價值。
要是你的面前有一條海濱公路,并且景色秀麗,那么你一定找不到什么理由不打開敞篷車的車頂——為什么不呢?可現(xiàn)在的情況是午后4點的北京,盡管不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但積蓄了差不多一整天的熱量還是輕易地讓車外的氣溫超過40度。空調系統(tǒng)還不足以和自然的力量抗衡,不過我還是選擇打開Z4的車頂,20秒鐘之內,它就能變成最漂亮的樣子。
奔馳的可折疊硬頂需要更長的一些時間去完成一次開合動作,整個過程大概要22秒。除了太陽鏡之外,你不需要太多其它的裝備,任何一頂帽子都會顯得有些多余,風輕輕地撫弄著你的頭發(fā),一種久違了的感覺。這時的Z4才是它的本來面目,即便不是很快的車速,但來自那臺6缸雙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熱辣就已經(jīng)足夠催情了。同時你也會發(fā)現(xiàn),那個輕質鋁殼的隔音效果如此出色。
似乎只有奧迪還在堅守可折疊軟頂,這是設計師和英國人的最愛,他們認為只有軟頂才最符合一輛Roadster的氣質。當然,英國人大概也會認為,作為傳統(tǒng)Roadster不能有太多的電子設備,最好連噴油嘴也被傳統(tǒng)的化油器取代。我們的奧迪TT R正等在樓下,即便是在昏暗的地下停車場,惹火的紅色車身也能被一眼發(fā)現(xiàn)。雖然大嘴設計讓這一代的TT R更加兇悍,但相比另外兩個對手,它的外表仍舊是最具親和力的一個。沒有夸張的“長鼻子”,整個車身比例看上去也更正常一些,渾圓的形體就像一個浸滿了墨汁的毛筆字,非?蓯郏S多年輕姑娘也正是沖著這個才迷上它的。
TT R的MMI系統(tǒng)并不提供導航功能,置身荒郊野嶺,對于不會看地圖也不大認路的人來說就只能依靠外力了。其實從技術的角度出發(fā),這根本就算不上是一個問題。我喜歡大面積使用的鋁材裝飾面板,即便驕陽似火,它們依舊泛著清冷的光澤,和它浪漫的形象相比更像是一部工業(yè)化機器。此外,TT R的鋁合金踏板也很酷,似乎為極端駕駛做好了一切準備,起碼在駕駛氛圍的營造上,奧迪具有更強的運動氣息。
編輯推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