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最終的需求和選擇過程
這樣一來就基本上確定了音箱的需求:深度不能超過20厘米,也不能短于15厘米,因為這個尺寸可以讓前排座椅剛好將其卡在前后座椅之間。這個數(shù)值與駕駛員的個頭有關,因為個頭矮小的人,前排座椅會靠前調整,那么音箱的深度可以更深,反之個頭較高的駕駛員,這個深度應該更淺。至于高度和寬度沒有嚴格限制,當然是在滿足需求的情況下,越小越好——畢竟車內(nèi)空間是很寶貴的。根據(jù)這個需求,我在網(wǎng)上搜索到了不少符合條件的產(chǎn)品,品牌包括沖擊波、創(chuàng)新、飛利浦、漫步者等等,然后進行現(xiàn)場試聽,最后選定了飛利浦的MMS 166這款比較經(jīng)典的多媒體音箱。
車內(nèi)走線可以直接壓入坐墊接縫內(nèi),看不出來
說實話,多媒體音箱沒有太多高科技的東西,喇叭單元都很廉價,功放部分更是所有發(fā)燒友都不能接受的TDA2030A,功率值由于電路設計的不同,各個品牌的數(shù)值各不相同。以單顆2030A的功放電路來看,多數(shù)廠家都會偏向大功率設計,常常將功率設計到15瓦左右。雖然這個功率數(shù)值對于發(fā)燒友來說簡直不屑一顧,但作為這些多媒體音箱來說,已經(jīng)不錯了。而飛利浦MMS 166并沒有隨波逐流,它采用的雖然也是TDA2030A,但它將功率只標定在9瓦!是不是小得可憐?但這是兼顧音質的結果!熟悉音響的人都知道,功率和音質有時候是一對矛盾,過分追求功率,會使得能量轉換效率提高,好處是功率大,發(fā)熱小,但音質會受到影響,而如果按照音質的需求來設計,則有可能能量轉換效率降低,功率小發(fā)熱量大。飛利浦作為TDA2030A功放集成電路的生產(chǎn)商,在如何更好的發(fā)揮這一芯片性能方面,自然是得心應手。經(jīng)過反復比較,這款功率最小,音箱體積也幾乎最小的音箱,低頻效果(因為我只需要低頻)要明顯優(yōu)于其他幾款,甚至比它價格高一倍的漫步者C2的低頻潛得都要深,而C2的體積還要超過MMS166一倍呢。雖然它的功率有限,但推低頻的時候控得住,不想其他幾款發(fā)緊,很有點大功放的味道。當然聲壓是有限的,但這并沒有關系,我不需要那么大的聲壓。由于發(fā)熱量大,它的散熱器居然裝到音箱外面,這也是同類產(chǎn)品及其少見的設計。僅僅210元的價格,能發(fā)揮如此性能,體型可謂恰到好處,讓我毫不猶豫的立刻買下。
通向后備箱可以從這里走,同樣非常隱蔽
音箱安裝過程
音箱固定非常簡單,由于長度是按尺寸選的,直接通過前座就可以將音箱卡牢
采用這種音箱,自然只能DIY了,估計沒有一家音響改裝店能提供這種服務,因為他們也從來沒有這么做過。我是忌諱給車動手術的,一切以不動原車設備為第一優(yōu)先級。裝惠威喇叭遺留下來的門板共振問題讓我至今耿耿于懷,這還是新城子昂的功夫,換了我自己豈不更糟糕?電源問題很好解決,因為有220V的逆變電源,關鍵是音源。剛開始是打算從主機引線的,看了一些論壇的改裝體會以后放棄,派力奧的主機拆卸麻煩,而且取音源也是問題。此時我想到了后喇叭,因為音箱的輸入阻抗是非常高的,如果接入前主機功放的后級,把前主機的功放電路當作前級,也是可取的,雖然音質會受一定影響,但會大大簡化接線工程。于是我接了一根2米多長的音頻線,一端插入后喇叭的接線柱,然后將線壓在座椅邊緣下就行,安裝完成以后根本看不到走線情況。由于低頻是沒有指向性的,多數(shù)音樂的低頻都會同時等量的在左右聲道體現(xiàn),因此只需接入一個聲道即可。而音響功放的輸入阻抗遠高于后喇叭阻抗,不會影響左右聲道的平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證相位的準確,一旦反相,低音會成倍遞減!而音箱整體的安裝部位是事先想好的,通過前座卡在后排座椅中間,非常牢固。需要提醒的是,這款音箱的發(fā)熱量很大,需要讓后部的散熱器有足夠的通風散熱空間,直接卡在前后座之間會讓散熱器包裹于后坐墊下,會使散熱器非常燙(實際測試過,燙手)。我的解決辦法是用一塊薄的散熱器墊在后部,其實普通的鐵片就行,我是因為過去玩土炮攢過一些散熱片,所以索性廢物利用。
這款低音炮的發(fā)熱量不小,一定要注意散熱器的散熱通風
這樣的安裝過程很簡單,音箱的固定也非常牢固,但有一個不可避免的缺點,后排座椅的中間會突出一塊,就像后驅車高高的傳動軸通道一樣。這樣一來,后排座椅坐三個人的時候就很不方便,但坐兩個人的時候舒適性絲毫不受影響。
安裝后在后座的位置及占用空間的情況
音箱必須調試以后,才能獲得滿意效果
接通以后試聽,效果不令人滿意,主要問題是低頻下限過高,也就是低音炮的諧振頻率過高,基本上聽不到明顯的超低音。除了聽邁克爾的DANGEROUS這類本身低頻很高的迪曲以外,普通的流行音樂里那種超低音很難表現(xiàn)出來,真?zhèn)低頻都在70赫茲以上的頻段回想,雖然感覺低頻量很大,但聽著很不舒服。失望之余開始琢磨調試低音炮。由于低音炮發(fā)出的是150赫茲以下的純低音,因此功放電路基本無需改動,主要問題是聲學系統(tǒng)。MMS 166采用的是二級諧振設計,低音單元內(nèi)置,然后前端通過諧振室以后,聲音從導向諧振孔發(fā)出。原廠因為是定位在房間使用,需要較高的效率,因此導向孔的匹配是偏向提升效率來設計的。加上普通多媒體音響主要與衛(wèi)星箱匹配,并不追求過多的超低音,因此對于諧振頻率的降低沒有刻意追求。在效率和諧振頻率方面,原廠音箱更偏向前者,這顯然與我的訴求是相反的。我需要較低的諧振頻率,而不需要更大的效率,因為我對聲壓的要求并不高。對于這種二級諧振的低音炮來說,降低諧振頻率其實非常簡單,直接加長導向孔管道的長度即可。直接更換導向孔并不明智,一來會影響整體工藝,二來過長的導向孔伸入箱體內(nèi)部,不利于發(fā)聲。因此我采用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辦法,直接在導向孔外部接一根管子,如果找不到合適匹配的管子,用硬紙板窩一個也可以。因為整體功率值小,喇叭單元的沖程和產(chǎn)生的氣流都有限,一般不會因為結合不嚴密等問題產(chǎn)生氣流噪音。我反復用大聲壓測試過,沒有出現(xiàn)這類問題。導向孔的長度可以用多種音樂反復調試,但要求精度并不高,一般延伸出10厘米左右即可。
必須經(jīng)過調試,才能獲得滿意效果,我是通過一個小藥瓶來調整導向孔的長度的
再次試聽,效果令人驚喜。低頻明顯下潛,可以聽到頻段很低的低頻,而且不發(fā)悶,沒有諧波失真。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試聽,在聽絕大多數(shù)流行音樂的時候,都能獲得很好的低頻,與車上的喇叭能做到無縫連接,坐在前排基本上感覺不到低頻發(fā)出的位置。經(jīng)過加長導向孔,低音炮的效率大幅度降低,需要將低音的音量旋鈕調整到最大,然后主音量旋鈕也要調到3點鐘的位置,才能獲得與全車音響的匹配。安裝了這個小低音炮以后,我將主機的BASS選項衰減“3”,低頻部分基本上全部交給這個小低音炮來完成,而其他6個喇叭則只負責中高頻和很少的低頻,這樣過去同等音樂只能開到“30”音量(再高喇叭就有破聲)的情況下,現(xiàn)在開到“40”都沒有問題,此時低音炮的功放和喇叭都沒有力不從心的感覺,能很好的配合這一聲壓的上升,這不得不讓我對這種9瓦功率的小功放另眼相看。如果不是特別發(fā)燒的聽法,這種匹配已經(jīng)可以和B級車的高配原廠音響相媲美了,而花費僅僅200多元。
總結
這套改裝方法,是一種看重性價比的改裝方法,適合不打算花多少錢,來獲得不錯的低頻音質的車友嘗試。它的聲壓值很有限,但滿足日常駕駛的聽音量綽綽有余,只是在你需要打開車門向別人炫耀的時候,才會體會到聲壓不足的尷尬。這種安裝方法會占用后排空間,不適合后排經(jīng)常會坐3個人的車友采用。本文只是提供一種思路,除了派力奧,其他車型,特別是A0以下的小車,特別適合采用這種方式,具體的音箱選擇和走線,則要根據(jù)具體車型而定。如果你的車就是派力奧,又覺得這套方法不錯,不妨就按照我的選擇去做吧,因為我可是花費了很長時間最終遴選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