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過去長期執(zhí)行“計劃修車”的原則,不管車輛狀況如何,只要行駛里程到了規(guī)定的里程數,就要進行某一級別的修理(如大、中、小修)。這樣,往往因車輛使用條件不同或計劃不同,造成修理不及時或提前修理,而且對修理的部位采取大拆大卸的方法,拆后檢查,把那些不該修理的零件也拆裝一遍,破壞了零件之間的已經磨合好的配合面和裝配精度,使車輛出現性能下降,甚至出現故障,無形中增加費用。
隨著新技術,新材料在汽車上應用,使汽車的性能和質量不斷提高,無故障行駛里程也越來越長,汽車的修理作業(yè)也相應減少。因此,過去傳統(tǒng)的修理原則、規(guī)程,已經不再適用現在的汽車修理作業(yè)。同樣,也不能依據汽車的使用者(或擁有者)的意志隨意確定修理時間和項目,更不應等到汽車發(fā)生嚴重故障,甚至不能行駛才送去修理。
“視情修理”的原則,可以解決“計劃修理”等不合理方案而造成的浪費問題,依據這一原則,能在汽車沒有發(fā)生故障前已經有故障隱患的時候,實施相應的修理作業(yè),使汽車恢復良好的技術狀況。
“視情修理”是建立在檢測診斷和技術鑒定基礎上,根據駕駛員反應情況,經過檢驗員或檢測設備的檢測診斷和技術鑒定,確定汽車是否存在某種故障,視其情況不同,確定維修作業(yè)范圍和作業(yè)深度!币暻樾蘩怼绑w現了技術和經濟相結合的原則,既防止拖延修理造成的車況惡化,又防止了提前修理造成的浪費,充分利用了車輛各總成機件的工作能力,減少必要的維修作業(yè),做到物盡其用而不影響運輸生產。
駕駛員是“視情修理”原則的監(jiān)察官,駕駛員除做好日常維護外,還要在行駛過程中仔細觀察儀表、開關等監(jiān)控設施,了解汽車狀況,是否有異響,是否燒機油,經濟性如何,制動是否可靠,轉向有無跑偏擺振,電器工作是否有問題等等。駕駛員一旦發(fā)現汽車技術性能發(fā)生變化,就要及時找專業(yè)檢驗員或到檢測站用不解體檢測設備或儀器進行檢測,既可對汽車進行綜合性檢測,也可以做單一性能檢測,依據檢測結果,酌情安排維修作業(yè)。從而把握汽車的最佳修理時機,減少了修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