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員搭配
按理應(yīng)事先拉練、磨合,不過,也許湊巧,總的下來資源分配還不錯。本車的副駕蠔油、三駕QPS的表現(xiàn)非常優(yōu)秀,也很謙讓。
六、兇險回放
用了“兇險”兩字,絕非夸大其詞,本人以為后行者務(wù)必正視,多一些警覺,合理安排駕駛時間,細調(diào)駕駛狀態(tài),對不同路況嚴格控制行進速度。這是駕駛時須注意的。
****寫到這里,看了新浪旅游論壇,在10月2日確實發(fā)生了一例“高原瘁死癥”,分析起來屬個人粗心、硬撐導(dǎo)致意識模糊,沒有遵循“稍有不妥,立刻下山”的不二宗旨。這是登山時須注意的,同行者要互相監(jiān)督、仔細觀察,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容不得絲毫遲疑。
鏡頭1:未遂事故。中甸至鄉(xiāng)城路段,基本上是泥沙路,天雨路滑,懸崖隨處可見。由于剛開始塞車延誤,到后來就不知不覺提速趕路,走至右拐彎段,屬“脊背”路面,可能是打滑、速度快了點、或許有所分神,方向突然偏左,這是左邊雖不是懸崖,而是大斜坡,側(cè)滑下去車子必然翻滾!好在反應(yīng)正確、迅速,回復(fù)正常后全車松了口氣,當(dāng)其時可是鴉雀無聲,或者說乘員的冷靜(嚇蒙了)給了我妥當(dāng)處理的環(huán)境。這是本人開車以來鮮有的一次虛驚、后怕,這起算起來屬頭號兇險時分。隨后,及時檢討自己狀態(tài),加之還在下毛毛雨,而前路茫茫,且天已黑透,晚七點半決定停宿鄉(xiāng)城。[這里沒有英雄主義市場。]
鏡頭2:高原反應(yīng)。我不知Tommy的感受如何,沒在一起騎馬上山,他下山時也只打了個照面,本人感受是頭疼,但又不致于“欲裂”的程度。具體在麗江開始送“見面禮”了—身負背囊上旅店4樓覺得沉重,這感覺在中甸酒店就十分明顯了,同時宣告頭疼正式誕生!如此一直到騎馬上山前,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微疼。[事后分析:本人屬亞運動員脈搏,每分鐘心跳次數(shù)要少,因而每次的需氧量要多些,高原氧氣稀薄,以致大腦供氧不足。]
不過胃口一直很好,在稻城的午飯吃了兩大碗,還有不少菜,在亞丁管理區(qū)木屋睡前還泡了杯面?墒,在半夜時分卻全無抗拒地嘔吐了,情形狼狽至極,這杯面是誘因![注意:千萬不能吃后就睡。]另外,蓋了2張被子,是棉的,心口及腹部上蓋過于沉重受壓是主因。[到了高原,最好使用自己帶的睡袋:衛(wèi)生、輕便、保暖。]
嘔吐直接影響了第二天的狀態(tài),至少在心理上有挫折感,盡管騎馬上山時還能轉(zhuǎn)身自如,馬夫甚至將牽馬繩交由我控制,其間約有半小時下雨,這帽衣褲鞋經(jīng)防水性能受了考驗。好在住定帳篷(海拔有4600米吧)后的午飯,我又吃了兩碗米飯。[想吃想喝就沒事,這是最起碼的判斷。]
半夜,感覺心跳特別快(自己按脈搏),出一身虛汗,起身喝了不少熱茶,吃了些朱古力和1粒去疼片。次日,留守看行李和休息,9點起來收拾野營系列用品(折疊很費勁的)后,一直到下午4點,主要是斜靠被子調(diào)和呼吸[不要完全躺下],隔著出去曬曬太陽,不時有馬夫進來問是否要定馬,斷斷續(xù)續(xù)吃了干糧(沙淇瑪)、喝了1罐牛奶。下山騎馬就輕松多了,步行登山的幾位顯得疲弱,約6點多抓車下山。這一整天沒進一粒米飯,半夜回到稻城后沒去宵夜。[跟QPS他們說,我犧牲登山機會是“老江湖”行為,這招叫“留有余地”,加之看管行李,看他們的表情(高山意識淡薄癥),哎!白費心計。]
[上一頁] [1][2][3][4][5][6]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