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壓對抓地性的影響
胎壓對抓地性的影響可能遠超乎你的想像,胎壓并不會直接影響橡膠分子和地面的附著力,但卻會影響輪胎接地面內(nèi)有多少橡膠分子實際與地面接觸。對一部有既定輪胎、車重的車來說正確的胎壓只有一種。事實上這個正確的胎壓是被局限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大概只有±1.5psi。假如胎壓超出這個范圍,輪胎的接地面會變形,以致無法完全緊貼路面。也就是說輪胎接地面內(nèi)的實際接地的橡膠分子數(shù)目會比較少。如果胎壓太高,會造成輪胎邊緣兩側(cè)無法完全貼地,接地面積自然跟著變小,接地面較小的情況下卻有同樣的負荷,當然性能表現(xiàn)要打折扣。假如胎壓不足,表面上看來輪胎接地面積似乎并沒有減少,甚至有人認為是增加了,實際上雖然輪胎兩側(cè)依然緊密的貼地,但由于胎壓的不足使得胎面中間的橡膠分子無法緊貼路面,造成的結(jié)果就和胎壓過高一樣。這也可說明有人的輪胎使用了一段時間以后,出現(xiàn)中間或兩側(cè)磨損比較嚴重的情況,就是長期胎壓過高或不足所造成的。
扁平比對抓地性的影響
輪胎的扁平比就是胎壁高度與輪胎寬度的比例。扁平比對抓地性的直接影響并不大,但是對輪胎的滑移角(Slip Angle)有影響,扁平比較低的輪胎在相同的負荷情況下會有較小的滑移角,在輪胎寬度不改變的情況下,只改變前兩輪或后兩輪的扁平比,會因為前后輪滑移角的不同使操控的平衡產(chǎn)生變化。
輪圈尺寸和輪胎的抓地性
輪圈的直徑大小和輪胎的抓地性并無直接的關(guān)系,但是如果配合輪胎扁平比的降低而加大輪圈的直徑卻可增加輪胎的接地面積,同時也影響了行路舒適性和輪胎的轉(zhuǎn)向反應。對一條輪胎來說,太寬的輪圈會讓胎唇無法與輪圈緊密的結(jié)合,同理用了太窄的輪圈也會有同樣的結(jié)果。輪胎制造商都會為每一條胎設定一個所適用輪圈寬度的范圍,超出了這個范圍將會對行車安全造成莫大的威脅。 輪圈的寬度會對輪胎接地面的輪廓會有直接的影響,如果輪圈太窄,輪胎就會變得“鼓鼓的”,會減少輪胎邊緣的貼地性。反之如果輪圈太寬,則輪胎中間部份的貼地性就會減低。從實際的測試結(jié)果告訴我們,采用輪胎公司所建議寬度上限的輪圈,可讓輪胎的性能充分的發(fā)揮。假如你是因為預算、比賽規(guī)則或是其他原因的限制限制了輪圈的寬度,那么我們建議你使用這個輪圈寬度所能使用的最小尺寸的輪胎,如此所獲得的實際輪胎接地面積會是最大。不但可增加過彎速度、減少輪胎的磨損,更可容許采用對整體性能表現(xiàn)更佳的懸吊設定。雖然有很多市售胎由于采用較硬的胎壁設計,所以喪失了對于不適用輪圈的敏感度,但是對于高性能的輪胎來說,對輪圈寬度的敏感性依然存在。
輪胎的材質(zhì)和抓地性
輪胎所使用的橡膠材質(zhì)對輪胎的抓地性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膠質(zhì)軟的摩擦系數(shù)就高,橡膠分子也對地面有更佳的附著力,整體的抓地性將會提升。但這只有在輪胎還沒有過熱時才成立,因為不同的輪胎都有不同的工作溫度范圍,和最佳的工作溫度。軟質(zhì)的輪胎雖有較佳的抓地性但是磨損也比較快,因此在賽車場上輪胎材質(zhì)的選用真可說是一門藝術(shù),不但要考慮抓地力還要考慮輪胎的過熱臨界點,更要考慮磨損。對越野賽來說,在泥沙路面使用越軟的材質(zhì)通?傻玫阶羁斓乃俣龋窃诎赜、水泥這種硬質(zhì)路面來說,磨損又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材質(zhì)的選擇必須考慮輪胎的荷重、工作溫度以及磨損。對一般道路用胎來說,通常會選用較硬的材質(zhì)是必須的,一方面是為了高速公路上的需要一方面是為了輪胎壽命的考量。
[上一頁] [1][2][3][4][5][6]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