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本汽車10萬元左右自動擋
多檔AT并不少見,但橫置8AT已接近天花板
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一個前提是,采埃孚8AT、奔馳9AT等成熟高效的多速AT變速箱并不少見。但無一例外,都是基于垂直平臺的產(chǎn)品。這種底層邏輯基本決定了他們很難與大多數(shù)普通汽車消費者的世界產(chǎn)生交集。與之對應的是臥式結構的AT變速箱。老車友應該還記得那個6AT霸占市場的年代。當時,愛信、莫比烏斯和通用汽車幾乎壟斷了AT市場的主流。
不過,雖然這兩款6AT在穩(wěn)定性、經(jīng)濟性和性能方面都做到了很好的平衡,很有特色,但面對上面提到的擋位較多的縱置AT變速箱,橫置平臺經(jīng)濟型車的消費者是不是查起來不難嗎?現(xiàn)在來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為市面上橫置的8AT變速箱種類繁多。其中,愛信的8AT和莫比烏斯更具代表性。前者不僅應用于豐田體系,也廣受其他品牌青睞,包括不少中國品牌定位的高端產(chǎn)品。
這里也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就是橫置8AT的玩家,基本上都是成熟的6AT技術的擁有者。其實愛信和墨比烏斯的8AT也可以理解為對原有6AT技術的優(yōu)化。理論上6AT至少需要三個行星排結構才能實現(xiàn),這也是為什么6AT是4AT的迭代產(chǎn)物。 8AT方面,原本需要四排行星結構才能實現(xiàn)迭代,比如大名鼎鼎的采埃孚8AT。而愛信和墨比斯的8AT采用的是臥式結構,所以還是保持了三平面排結構,減少軸向留空。具體做法是將其中一排行星改成內(nèi)外嚙合的行星排,其余只需要加一個離合器即可。
所以理論上,愛信和莫比烏斯的8AT可以繼承之前6AT的大部分優(yōu)點,同時控制尺寸,使其能夠繼續(xù)適配大部分橫置平臺的“民用車”。不過,不要小看6AT迭代8AT的技術難度。如果說以通用、福特為代表的美系車的短板在6AT時代沒有暴露得那么徹底,那么在進入8AT時代(通用9AT)之后,它們與日韓車的差距就會進一步暴露出來。很難得到。雖然在垂直領域,AT變速箱理論上有可能突破下一個瓶頸,達到12-13AT的水平。不過在橫置結構的限制下,說8AT是黃金變速箱結構也不為過。但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
橫置10AT讓民用車真正媲美豪車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經(jīng)知道本田有一款橫置的10AT變速箱,但是這款變速箱并沒有搭載在國產(chǎn)本田車型上,只有謳歌旗下才有。雖然不少車友希望通過新本田雅閣將2.0T+10AT的動力引入國內(nèi),但現(xiàn)實恐怕還是困難重重。原因將在后面討論。首先要說明的問題是,本田是如何“突然”擁有10AT的?
眾所周知,本田確實有AT變速箱技術,但不是主流的行星結構,而是獨特的平行軸結構。尤其是其平行軸5AT變速箱,搭載在包括思域在內(nèi)的多款熱銷車型上,市場口碑不亞于同時期的豐田等車企。而且,在很多產(chǎn)品還是4AT的情況下,本田多一擋的優(yōu)勢更加徹底。但隨著行星式AT變速箱迭代到6AT時代,本田未能在平行軸技術上有所突破。本田雖然嘗試過6AT平行軸變速箱,但機構的重復使用率太低,繼續(xù)增加檔位帶來的體積和效率問題得不償失。本田最后一次嘗試迭代平行軸技術是著名的8DCT 變速箱。將濕式離合器換成同步器后,變速箱軸向空余空間可節(jié)省8個前進檔。但僅此而已。變速箱還是太大了,只能裝在B級車或者可以適當犧牲空間的產(chǎn)品上。在雙離合的維度上,不可能像大眾一樣把7速雙離合普及到所有的橫置平臺車型。
回到AT這邊,本田要想在橫置AT變速箱上繼續(xù)有所作為,很難用過去積累的技術,只剩下重生之路了。這種方法帶來兩個缺點。首先,像愛信、莫比烏斯那樣只是修修補補是無法迭代成功的,整體設計難度更大。還有一點就是在設計過程中,我們要繞過大佬們的技術專利,進一步增加了難度。
事實上,本田10AT的設計理念并沒有參考愛信和莫比烏斯。當然,在大方向上,本田10AT還是采用了行星結構。同時檔位數(shù)量達到了10個(前進檔),所以四排行星結構必不可少,不可能像愛信、莫比烏斯那樣在三排行星上做文章。并沒有嘗試借鑒其他品牌的成熟技術,但本田10AT還是保留了傳統(tǒng)本田自動變速器的設計理念,即每個檔位對應的操作系統(tǒng)都比較完善。聽起來是優(yōu)勢,但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看,本田10AT的底部設計還是比較保守的。具體缺陷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該機制的復用率低。與市面上主流的9AT、10AT(無論是立式還是臥式)相比,其復用率比較平均。還有一點就是結構迂回。畢竟要放下的控制元件太多了,再加上四個行星結構,所以每個結構之間的距離都比較長,底層的運行邏輯也比較復雜。
為了在橫置結構上實現(xiàn)這臺10AT的使用價值,本田的思路絕對不是“偷工減料”,而是類似于豐田的邏輯,就是在用料上做文章。比如在行星齒輪上,本田用的比較多的是齒輪和滾針軸承。行星齒輪的強度在特殊的結構設計下盡可能得到加強。此外,本田通過更薄的摩擦片和更小的緊湊型氣缸節(jié)省了空間,同時延長了續(xù)了保守的非嵌套式換擋結構。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極其精密的加工和材料強度上的。為什么邏輯和豐田相似?因為在8AT迭代的過程中,豐田也通過材料的改進減少了空之間的時間。日本零部件供應商在這方面的信心可見一斑。
克服了底部設計上的劣勢和缺陷,本田的10AT變速箱也獲得了一個預期的優(yōu)勢,即在擋位負荷系數(shù)仍然有限的情況下,傳動比范圍大于10。雖然AT變速箱不能完全以傳動比論英雄,但是更寬的傳動比確實能在燃油經(jīng)濟性等等方面帶來很大的幫助。雖然這個最終效果可能不是本田的核心追求,但至少本田在設計路線上一定認為這是自己的最優(yōu)解。對應福特和通用的設計方向,他們的10AT變速箱的傳動比范圍無法提高,只能維持在8左右,與主流的8AT相差不遠。
其實這里沒有好壞之分。福特和通用確實帶來了比其傳統(tǒng)AT更好的乘坐舒適性,強化了其產(chǎn)品在牽引力和高速下的優(yōu)勢。作為日系品牌的一員,本田的燃油經(jīng)濟性自然是重要的標簽之一。關鍵是設計的個性不能成為負擔。比如ZF 9AT誕生之初,就帶來了“無掛”的九檔和低擋位區(qū)間的“金屬混音器”體驗。同樣是高傳動比的本田10AT也會這樣嗎?
我還記得本田10AT無法借鑒大部分成熟的設計方案,所以在構建底層邏輯的時候,本田沒有那么多舊設計的羈絆。雖然結構看起來很復雜,甚至可以用凌亂來形容,但是在有限的條件下,每個檔位的傳動比設計都盡可能的合理。與美系10AT相比,本田10AT有四個超速檔,比美系多一個。然而,在低齒輪比下降,本田10AT基本上延續(xù)了穩(wěn)步下降的趨勢。然而,一檔、二檔和三檔之間的傳動比差相對較大。在實際使用中,或許二擋和三擋的切換會有比較明顯的影響,其他擋位可謂密集。而美系10AT在4-8擋過于密集,但在1、2、3、9擋的設計上波動較大。采用激進的嵌套式設計,換擋時更難控制離合器。
寫在最后
在技術上,本田的橫向10AT變速箱打破了以8AT為主要部件的橫向平臺變速箱的天花板。但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本田在無法延續(xù)其平行軸技術后,再次在at變速箱領域“再就業(yè)”。在沒有經(jīng)驗積累和技術限制的情況下,本田10AT具有強烈的品牌色彩和全新的理念。雖然這個概念一度把這個10AT推到了體積不可控,實用價值低的邊緣。但在強大的材料設計和供應保障的基礎上,以及足夠成熟到可以用保守來形容的底層設計邏輯,最終造就了這輛本田10AT。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橫向10AT給了更多“平民車”接近豪華車的駕駛體驗。當然,所謂的民用車絕對不是謳歌。雖然下一代本田雅閣,這款10AT還是會缺席。但在8AT依然大行其道的時代,10AT對橫向平臺產(chǎn)品采購成本的壓力不言而喻。尤其是目前本田10AT遠沒有邊際效應。面對始終以低配版為銷售主力的中國汽車市場,單靠一款雅閣很容易導致得不償失的后果。如果把本田國產(chǎn)中型SUV冠道之類的換掉,或者推出其他類似定位的產(chǎn)品,推出這款10AT的幾率會大大增加?;蛘呖梢詤⒖钾S田皇冠新車在混動和AT變速箱的組合,但那是本田混動邏輯的另一個維度。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