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樣定罪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賠多少
1.如何判一個肇事逃逸的人死刑?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從司法實踐來看,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情況非常復雜。如果此類案件單純以交通肇事罪或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不夠準確。因此,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案件的性質(zhì),應當根據(jù)行為人逃逸時的主觀罪過形式和逃逸過程中的客觀行為正確分析認定。
(1)行為人撞人后逃逸,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案件,應當根據(jù)行為人不同的罪過形式定罪處罰。
1.對于交通事故后行為人逃逸,因過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證據(jù)充分證明行為人不知道逃逸行(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為會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沒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的發(fā)生,即不具備間接故意殺人的主客觀條件的,應當按照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2.車禍后,受害者的傷勢極其嚴重,以至于生命垂危。即使肇事者及時施救,他的生命也無法挽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行為人為了逃避罪責而駕車逃逸,而受害人最終確實已經(jīng)死亡,筆者認為這種行為只能構成交通肇事罪。不能依據(j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第三款處罰,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應當依照第二款定罪量刑,即“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肇事者在一起交通事故后逃逸。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明知被害人受重傷,逃逸后可能死亡,卻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被害人進行搶救,對被害人死亡的結果采取放任態(tài)度,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時救助而死亡。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殺人罪與交通肇事罪,應當根據(jù)不同情況分別處罰。
4.如果行為人故意將被害人移動到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造成被害人死亡,以達到致人重傷后逃避罪責的目的,這種行為應當以直接故意殺人罪定罪。
(2)在處理二次事故案件時,由于行為人對二次事故的故意和過失結果的心理不同,應分別考慮。
1.“因逃逸致人死亡”在司法實踐中可能表現(xiàn)為同一種數(shù)罪。比如交通事故發(fā)生后,肇事者害怕被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害怕巨額賠償費用,以至于匆忙逃跑。至此,行為人已經(jīng)犯下了完整的交通肇事罪。此后,行為人在逃逸過程中,再次違反交通法規(guī),造成他人死亡,再次構成完全的交通肇事罪。因為行為人在主觀方面是過失犯罪,在客觀方面是事故,所以兩種事故的客體是相同的。理論上,這種情況在刑法上稱為同種數(shù)罪。根據(jù)數(shù)罪理論和司法實踐,同種數(shù)罪不應同時處罰,應當在本罪法定刑的幅度內(nèi)從重處罰。
2.肇事者發(fā)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不顧他人安危,撞死他人。如果行為人此前的肇事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應以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之前的事故只是一般的交通事故,行為人只會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3.造成交通事故后,行為人駕車逃逸,在逃逸過程中碰撞、碾壓多人,致一人或多人死亡。筆者認為,行為人在逃逸過程中放任另一種事故的發(fā)生,這種間接故意二次事故應當認定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按照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處罰。這種認定的一個最明顯的原因是,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以危險方法駕車撞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4.肇事者造成事故后,受害者受重傷。此時,行為人在明知被害人死亡可能性的情況下駕車逃逸,導致被害人死亡。之后,行為人在逃逸過程中再次引發(fā)事故,導致第二名被害人死亡。本案中,我們認為行為人的第一次事故造成了重傷等危害結果,交通肇事罪已經(jīng)成立。后來被害人因逃逸死亡,故意殺人罪在此階段成立。此時,行為人應兩罪并罰。因為行為人對第二起事故有間接故意和過失,所以要分別處理。
第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有多大?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本案雖造成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但張先生因雙方承擔同等責任,無需承擔刑事責任,需對死者家屬進行民事賠償。
具體補償項目有:
一、喪葬費:指辦理喪事的必要費用。按照標準上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個月計算。
二、死亡賠償金:指因交通事故死亡而給予死者家屬的慰問金和死者家屬所受損失的賠償金。以交通事故發(fā)生地可支配收入或農(nóng)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計算:60周歲以下的,補償20年;60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1歲減少1歲;75歲以上的人補償5年。
三、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指死者生前實際撫養(yǎng)且無其他生活來源的人的生活費。以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或者農(nóng)民人均消費支出計算:不滿18周歲的提高到18周歲。喪失勞動能力的:60周歲以下的,撫養(yǎng)20年;60周歲以上的,增加1年,減少1年;75周歲以上的算5年。
第四,精神撫慰金。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